•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
  • 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

2016年  38卷  第zk1期

栏目
土工合成材料防渗
摘要:
中国自1980s建设土工膜防渗的大坝水库以来,历经30多年的实践,建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国内对PE、PVC材质防渗土工膜的主要物理力学特性已经掌握,对防渗膜的结构运行特性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基于基础力学的设计方法得到普遍应用,防渗膜结构数值模拟分析水平已有较大提高,防渗土工膜结构施工工艺趋于成熟,最近实施的相关设计规范对膜防渗大坝高度的限定基本解除。
摘要:
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库底填渣高度达120余米,水库蓄水后其沉降变形及局部区域的不均匀变形问题较为突出。为较好适应库底变形,保证水库的防渗性能,库底采用HDPE土工膜防渗,开展了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对于局部拉应变较大区域,采取设置增模区等工程措施,其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摘要:
溧阳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地质条件复杂,库盆防渗体系由于库底填渣厚度变化大,不均匀沉降较大,设计选定防渗材料适应不均匀变形能力强的HDPE土工膜作为上水库库底防渗体系;在减少渗漏损失的同时,可以降低工程施工难度。主要介绍了土工膜防渗方案的设计及应用,包括防渗层材料的选择及设计、土工膜周边连接设计、土工膜施工工艺等。
摘要:
我国不少灌区渠道建设年代久远,因施工材料及技术等原因,现已出现了严重的渗漏问题。论文分析总结了渠道的防渗型式,并从地质原因、施工期隐患、生物破坏和人为破坏等4个方面分析了渠道渗漏成因,以及渠道渗漏引起的危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渠道渗漏修复技术。
摘要:
含防渗层的蒸发塘不仅可储存废液减免污染,还可通过蒸发结晶提取废液中的盐类,获取经济效益。在缺少黏土等天然防渗层的地区,土工膜等人工合成材料防渗层是控制蒸发塘所蓄废液外渗的关键,其物理力学性能与防渗效果紧密相关。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柔性土工膜会与其赋存的岩土体等相对刚性的环境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土工膜的力学性能。鉴于此,以一位于寒区的蒸发塘为例,基以过程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蒸发塘土工膜防渗层这一赋存于相对刚性环境中的柔性结构在施工、蓄水和塘水结冰条件下的力学响应。研究表明柔性土工膜与其赋存的相对刚性的地基层和保护层之间存在界面相对摩擦和同向变形协调两种作用,塘内蓄水、结冰等外界环境的作用可通过保护层间接作用于土工膜防渗层。锚固沟处土工膜易应力集中,锚固沟设计和施工时建议遵循“可拉动不拉断”。数值模拟中当土工膜防渗层的最大变形受到模拟方法的限制时,可利用应力判别运行状态。
摘要:
针对高堆石坝面防渗土工膜锚固区易因夹具效应而发生拉伸破坏的问题,运用自研锚固结构模型试验装置对堆石坝面膜防渗体周边锚固结构处土工膜“夹具效应”破坏特性进行了一系列模型试验验证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坝基和防渗墙或者坝面与岸坡岩体间发生差异沉降后,锚固区极小范围内的土工膜随接触材料一起发生位移而无法发生相对运动是夹具效应破坏的根源;传统直线型、折叠式及缠绕式铺膜锚固方式均无法避免因夹具效应而发生拉伸破坏;相同差异位移条件下,PVC膜承受差异变形的能力相对于PE和HDPE膜更强,在深覆盖层上高堆石坝防渗中应该首先考虑使用。
摘要:
某水电工程堆渣坝坝体填筑料主要为建筑物开挖的砂岩风化料,坝体采用复合土工膜斜墙防渗,坝基设防渗帷幕。复合土工膜周边分别嵌入坝踵钢筋混凝土连接板、坝顶防浪墙、溢洪道左导墙内,与防渗帷幕形成封闭的防渗体系。工程建成后从蓄水运行情况看,坝体渗漏量略偏大,土工膜防渗效果有保障。
摘要:
土石坝坝面防渗土工膜与其下的垫层颗粒间接触状态存在较大的随机性和无序性,一直是定量分析土石坝面膜防渗结构可靠性的一个难点。基于最大熵原理对土工膜与垫层颗粒之间接触力随机状态进行了分析演绎,提出了一种研究不同垫层颗粒状态(粒径级配、尖锐程度等)、不同压力条件下土工膜与垫层颗粒间接触力大小分布的数学方法,利用该方法分别从理论上推导出了土工膜与均一圆球颗粒垫层之间接触力大小概率密度分布函数以及土工膜与级配圆球颗粒垫层之间的接触力大小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理论推导表明在垫层颗粒随机排布的条件下,土工膜与垫层颗粒间接触力大小分布满足以压力和单位面积接触点数为参数的指数分布规律,最后通过室内试验,利用压敏纸测量了上述两种垫层颗粒与土工膜之间的接触力大小,统计每个接触点上接触力后发现与理论推导的结果基本一致。
摘要:
钠基膨润土防水毯(以下简称GCL)在国内已应用20多年,但GCL的生产和使用存在一些疏忽,影响了GCL的防渗性能和使用效果。通过对编织布、膨润土粒径、施工搭接,以及测试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明这些因素对GCL防渗性能以及测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圆织编织布不宜用于防渗要求严格的GCL的生产;以GCL为主防渗层的工程,应该使用粉末型GCL;GCL检测应将由于编织布不平整导致的缺土现象列入检测指标;施工中处理GCL搭接区域阻断无纺布导渗作用的措施应有效可靠。
摘要:
目前PVC土工膜双向拉伸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主要采用普通十字型试样,其四肢为矩形,夹角处采用圆弧过渡,试样破坏时,中心区域可测得的最大真应变约为30%,远小于PVC土工膜在双向拉伸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最大应变。为了获得更加完整的PVC土工膜双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在原普通十字型双向拉伸试样的基础上,通过数值分析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试样形状及尺寸进行了进一步优化,确定了加固哑铃型试样型式,并通过细部优化得到了该试样的具体尺寸参数;试验验证表明,该试样具有应力传递效果好、应力集中程度低、中心区(薄圆)应力值大且分布均匀的特点,试样破坏时测得中心区最大真应变达到100.4%,能够满足PVC土工膜双向拉伸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的要求。
摘要: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为Ⅰ等工程属特大型输水工程,本渠段设计流量285~265 m3/s,加大流量345~320 m3/s。根据中线郑州1段的地形及气象、水文地质等条件,对总干渠的防渗及排水设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计算及设计,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设计思路及方案,截止目前中线郑州1段总干渠运行情况良好,表明本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及优越性,为以后的大型输水干渠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摘要:
为了实现细粒级尾砂用于尾矿库上游法筑坝,需解决细颗粒尾砂抗剪强度低、固结排水难的问题,提出组合运用土工合成材料作为尾矿库堆积坝三维立体式排渗系统。通过建立某尾矿库二维有限元渗流计算模型,对比不同方案下尾矿库渗流场情况,得出该排渗方式的合理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水平土工席垫+垂直塑料盲沟排渗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坝体浸润线,最大降幅达230.43%;排渗系统对降低渗透比降有明显作用,可减小堆积坝体发生渗透破坏可能性。
摘要:
采用蒸馏水和0.01 mol/L铜离子溶液分别水化钠基膨润土防水毯(以下简称GCL)进行渗透试验,并用0.01 mol/L铜离子溶液代替蒸馏水测试GCL渗透系数和渗滤液中铜离子浓度;分析了不同水化处理对GCL吸附铜离子和防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化方式预水化的GCL对铜离子都具有优异过滤效果,两种水化方法对铜离子过滤能力都达到99%以上;相比于0.01 mol/L铜离子溶液直接水化,蒸馏水预水化后GCL吸附性能较好,但防渗性能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变差。
摘要:
以异氰酸酯和高亲水性聚醚多元醇为原料,合成了亲水性聚氨酯预聚体浆液,并利用硅酸钠为硅源和预聚体反应,原位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增强亲水性聚氨酯注浆材料固结体。应用FTIR-ATR、XRD和TEM对固结体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表征,探讨了原位生成的纳米二氧化硅对亲水性聚氨酯注浆材料固结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生成的纳米二氧化硅均匀的分散在聚氨酯中,并与聚氨酯网络以化学键方式结合,提高了固结体的力学性能。经过井下堵水中试工程试验以及后续的观察,纳米二氧化硅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实际堵水效率。
土工合成材料排水与反虑
摘要:
排水板外起过滤作用的滤膜种类多,性能差别大,为探究不同排水板滤膜在真空加固软基过程中的性能差别,设计室内单井模型试验,对3种排水板滤膜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等效孔径较大的排水板滤膜抗淤堵能力强,加固效果好;②纤维强度较高的排水板滤膜抵抗受力变形能力强,抗淤堵性能好;③加固过程中,竖向排水体附近土粒发生流失,滤膜孔径越大、距离滤膜越近土粒流失越多;④实际工程中,在满足保土性要求前提下,建议优先考虑纤维力学强度高、等效孔径较大的滤膜。
摘要:
排水管井作为一种渗流控制措施,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广泛。但管井容易发生淤堵,为延长其使用寿命,根据已有淤堵机理研究成果,提出一种新型可拆换过滤器应用于排水管井。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在传统排水管井壁内设置一个可拆换的多孔泡沫塑料过滤器,使部分物理淤堵物和大多数化学及生物淤堵物沉积于多孔泡沫塑料过滤器内。当过滤器在受到淤堵后通过对其进行更换或清洗,可恢复管井的排水能力。在水利工程坝基排水孔、堤防工程减压井以及航道岸坡水平排水孔等方面的应用成果表明可拆换式过滤器可以大幅延缓排水管井的使用寿命,改善其排水效果,使用前景十分广阔。
摘要:
依据Terzaghi固结理论解对固结试验结果进行了反演分析。分析发现,固结过程中固结系数Cv是变化的,变化范围可达3个数量级,大大超过了传统认识的预期。试验结果表明,固结系数并不是Terzaghi假定的固定参数,而是按加载周期循环重复,固结过程中持续变化的过程因子。
摘要:
溧阳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库底采用土工膜防渗,遵循“上截下排、防排结合”原则,土工膜下通过设置三维复合排水网,以汇集透过土工膜后的渗漏水并及时排走,三维复合排水网在类似水电工程中大面积使用尚属首次,其实际排水效果及能力有待工程蓄水投运后进行检验。
摘要:
土工织物应用于防水、反滤、保温、隔离等方面,土工织物的开孔面积率是反映土工织物性能的重要参数,前人对此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单轴拉伸和等双轴拉伸试验。通过双向不等轴拉伸试验,运用白彬推导的公式,采用图像法测试土工织物在双向拉应变下的开孔面积率POA(Percent Open Area)的变化,分析理论值与试验值之间的偏差并加以修正,提出“投影泊松比”的概念,同时探究投影泊松比对开孔面积率的影响。
摘要:
水利工程中的衬砌结构层经常需要设置即可排水又有防渗功能的排水系统,以解决结构抗浮稳定和水体外渗的技术问题。逆止阀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新产品,由于目前应用不多,其性能和检测方法尚无规范可依,给工程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从工程要求和逆止阀的工作原理出发,提出了止水水头、开启水头和排水流量3个反映逆止阀性能的常用指标;研制了专用的测试设备,并给出其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最后,针对逆止阀的长期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成果可供逆止阀检测参考。
摘要:
为揭示土工织物工程应用时处于拉伸状态下的渗透和反滤特性,自主研制了一套多功能渗透试验装置。采用两套独立的、稳定可靠的砝码和杠杆加载机构,可以实现土工织物在单向和双向不同拉伸应力作用情况下的渗透试验。设计开发了一种多功能渗透仪,可以开展纯土工织物以及覆土土工织物在垂向无压和有压情况下的常水头和变水头渗透试验。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试验装置在土工织物无拉伸和无垂向压力情况下的渗透试验结果与满足国标和国际标准要求的渗透仪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且能够实现试验装置设计的所有功能,为后续开展土工织物拉伸条件下渗透和反滤特性的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摘要:
塑料排水板作为真空预压地基处理法中水分排出的竖向通道,其性能的优劣影响对地基处理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不同排水板的芯板及滤膜开展一系列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得出整体式芯板横截面积稍微大于分离式芯板;防淤堵系列芯板的整体力学性能要优于常规系列芯板;且滤膜样本中编织布相对于无纺布而言厚度较薄、质量较轻,力学性能表现上也明显劣于无纺布滤膜;无纺布样本中,防淤堵无纺布较常规无纺布厚度较薄、质量较轻,但其力学性能表现要优于后者;防淤堵整体式排水板通水性能为最优。
摘要:
目前对于新吹填的淤泥和流泥等超软土地基,一般认为采用防淤堵的整体式塑料排水板比采用普通塑料排水板加固效果更加理想;而对于新吹填的黏土和粉质黏土等土性较好的软土地基,现场试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整体式塑料排水板和普通塑料排水板加固效果相近,也就是说整体式塑料排水板的优势并不明显。
摘要:
有纺土工织物反滤应用常处于双向受拉状态。孔径特征是有纺织物反滤设计的重要参数。由于双向拉应变引起孔径的变化显著,导致原本满足孔径指标的有纺织物时常反滤失效。根据有纺织物的微观结构及受力特点,分析双向拉应变导致条膜及孔径变化的机理,建立有纺织物单孔结构模型,推导孔径特征参数随双向拉应变变化的理论解,包括开孔面积率(POA,percent open area)及理论孔径(Obi)等。以等轴双向拉伸为例验证理论解。采用数字图像法在拉伸试验进行的同时,测试各级拉应变下3种单丝条膜有纺织物的孔径参数,包括开孔面积率、孔径分布曲线、等效孔径(O95),分析各项孔径参数随拉双向应变的变化规律,并与理论解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通过试验结果可见,理论解较好地预测了开孔面积率(POA)及等效孔径(O95)随双向拉应变的增大趋势,对变化斜率及数值的预测较准确,并得出孔径参数与等轴双向拉应变的近似线性关系,为反滤设计中预测孔径特征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要:
近年来真空预压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基于南京某有轨电车软土地基真空预压处理工程实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加固区沉降、孔压结果可以看出:数值模拟结果偏大于现场监测结果,误差约为2.4%~32.5%,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变化塑料排水板的通水能力、间距、打设深度影响因素,可以看出:塑料排水板打设深度对软土表面的沉降影响较大。通过沉降和孔隙水压力估算软土的固结度分别为93.4%和88.3%,说明了真空预压法对该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明显。
摘要:
从黏性土的级配、土工织物的孔径大小、水力梯度和黏性土干密度等因素考虑,根据淤堵试验得出的梯度比的数据,分析土工织物在不同孔径大小、不同黏粒含量、不同黏性土干密度、不同水力梯度条件下的淤堵情况,根据所得试验结果,为今后不同工程对土工织物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摘要:
探讨了电渗法处理大面积深厚软土地基的若干问题,包括:电极材料、能耗、电源功率、设计理论和方法。EKG材料的出现解决了电极腐蚀和电渗能耗过高的问题,现在电渗法在大面积应用中面临的是电源功率要求过高的问题,该问题可以通过轮询通电的方法解决。依据电渗能级梯度理论提出了电渗排水固结的设计方法。时间因子和流量系数是电渗设计方法中的两个关键参数,其中流量系数具有较明显的模型尺寸效应,设计时需要进行修正。
摘要:
对土工织物有效孔径的试验方法进行阐述、对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进行有针对性比对试验分析,对有效孔径的试验方法进行了探讨。干筛法适用于编织土工布,湿筛法由于更能直接模拟工程工作特性,适用于包括非织造土工布在内的所有类型的土工织物。
摘要:
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已全面推进,系统总结了土工合成材料技术在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运用情况,为土工合成材料在今后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技术引领作用提供了参考。
摘要:
考虑真空负压沿排水板的衰减分布对排水板周围土体固结特性的影响,开展室内模型试验模拟某一深度处预压地基排水体中真空负压对其周围土体径向固结的过程。通过分析排水板周边土体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渗透性、压缩性及土颗分的时空分布特点,研究不同真空负压强度对排水板周围土体径向固结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真空度沿着排水体的衰减,排水板对周围土体的影响范围逐渐缩小,在软基深部有大面积的交叉影响区,对软基浅部优于深部;细微颗粒在真空负压差作用下发生向着排水板方向运移并,使得在排水板周围细颗粒含量增大,远端细微颗粒减少;基于真空渗流场理论,结合颗分试验结果,分析了真空预压过程中细颗粒运移成因,进一步解释了“土桩”形成机理。
摘要:
使用真空预压工艺加固软土地基时通常使用中粗砂作为水平排水通道。针对铺设土工织物复合垫层的新吹填软土地基加固试验区为研究背景,解决了水平排水系统、人造表层硬壳层和轻型插板设备等关键施工技术。通过加固过程中对孔隙水压力和地表沉降的监测,掌握了该工艺地基土体变形规律;加固前后取土和地基承载力检测数据表明加固后吹填土层含水率、孔隙比明显减小,地基承载力达到80 kPa。试验数据证明采用土工织物复合垫层可有效替代传统中粗砂垫层,为后续大面积地基处理工程提供了参考。
土工合成材料防护与其他
摘要:
顺水流沉排方式能有效减少水流对软体护底排的冲刷破坏,但由于在深水条件下顺水流沉排时受力情况复杂,施工过程中难以保证软体排结构的安全。对深水顺水沉放条件下软体排受力进行理论分析,并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现场试验验证。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在深水顺水流沉放条件下软体护底排的结构设计方法,并在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摘要:
结合现场实际工程,对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结果表明:机织无纺布、无纺土工布、土工充填袋等土工合成材料均可用于固化土海上围堤工程,起到相应的排水、反滤、隔离、防护等作用,解决了利用淤泥筑堤的关键技术难题,对我国水运工程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
土工充填管袋筑堤技术广泛应用于河口海岸工程中。受施工环境和施工技术的影响,管袋裸坝容易发生失稳破坏。在管袋裸坝施工领域引入信息化施工技术以保证施工安全,提升施工效率。以影响施工期管袋裸坝安全性的指标因素入手,通过筛选重点影响指标并分析影响机理,建立管袋裸坝施工期稳定性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开发管袋裸坝信息化施工系统;最后,结合围垦工程提出系统的现场应用方法,并开展现场试验对系统运行状况进行检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满足现场施工正常运行的要求。
摘要:
冰上沉排是一种冬期冰上施工技术,不同类型的沉排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特点。通过资料整理与分析,从冰上沉排的结构型式及特点和施工技术方面对不同类型冰上沉排的应用进行了总结,说明了各类沉排的特点及适用条件,并指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该技术更好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摘要:
充泥管袋充填粉细砂技术,在长江口软土地基上修筑围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围堤堤身均由透水性较强的粉砂料填筑而成,且围堤堤基浅部地层通常分布有粉土、粉砂土,属中等透水且易产生渗透变形。在库内外水头差的作用下,堤身、堤基土均可能产生渗漏及渗透变形问题,因此,水库围堤必须要采取渗流控制处理措施。结合本工程渗流控制措施的特点和难点,进行了多方案比选,并根据现场原型试验确定防渗体结构的最终结构形式和施工参数。还对推荐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渗流控制分析计算,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摘要:
土工织物充填管袋是土工包裹系统的一种,它用编织土工布缝合而成,再用高压泥浆泵充填砂浆,最终形成管状袋体,优点众多,可用于堤坝填筑、抗洪抢险等工程中,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关于土工管袋形状、高度、张力等参数的计算方法主要是针对高充填压力情况的,而中国实际工程中较多的是充填压力较低即袋体扁平的情况,因此针对目前研究的不足,提出现有无量纲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并对其进行改进,提出低充填压力下的袋体特性计算方法并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被制成图表,方便实际应用时查找参数。
摘要:
针对高含黏(粉)粒土料充填管袋脱水固结速率慢,无法满足一天一层管袋施工要求的问题,通过现场大型充填管袋脱水模型试验来验证前期室内试验研究提出的放水排泥、充排结合的快速脱水施工方法。通过现场实时监测管袋充填施工及脱水过程中不同部位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固结度、含水率、级配和干密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了不同施工方法的优劣,验证了室内试验提出的高含黏(粉)粒土料充填管袋坝高效脱水施工工艺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
摘要:
边坡防护对于季节冻土区膨胀土渠道边坡冻胀破坏和边坡稳定性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工程背景和膨胀土特性的分析,认为季节冻土区膨胀土渠坡防护的目标是尽量抑制破坏区的含水率变化幅度,从而保证膨胀土边坡的土体结构不被破坏,抑制裂隙发育;基于对土体的冻胀和膨胀特性理论研究,提出了兼顾防水与排水的综合防护技术,确保防护措施的长效性。
摘要:
本文针对长江中游湖广—罗湖洲西河铺岸滩不良地质,提出了一种由三维聚丙烯网芯与两层针刺并经热处理的无纺土工布通过热粘合作用形成的“M”型新型反滤结构。通过室内试验表明,新型排水垫的透水、保土以及防淤堵均满足反滤材料技术要求;通过综合比较及工程现场应用表明,新型反滤结构在不良地质护坡中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摘要: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模型试验对白滩沟的泥石流特性进行了分析,结合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建筑物的布置情况,对泥石流的排导线路进行了比选,确立了最优的排导线路,此外,还对白滩沟的泥石流防治效果进行了跟踪评价。结果表明:导流墙、拦挡坝、固床坝能够有效保护原始沟道,阻止大量的固体物质参与泥石流活动,再加上停淤场的停淤作用,最终只有少量的固体物质和洪水通过排导槽排至金沙江,达到了预期的防治效果。“稳坡、拦挡、固床、停淤、排导”的综合防治体系效果良好,在今后的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中值得推广采用。
摘要:
为了了解玄武岩纤维加筋黏土的剪切强度特性,将玄武岩纤维丝均匀地掺入黏土中,在控制含水率和干密度的条件下,进行了直剪试验,并借助扫描电镜,从微观层面对剪切面上的土体进行了观察。试验中,按纤维与干土质量的百分比0.0%,0.15%,0.25%,0.35%配制了试样,并从400 kPa压力下的剪切面中选取代表性土样进行微观测试。直剪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土样的黏聚力c不断增大;和素土相比,在掺量不超过0.25%时,加筋土样的内摩擦角φ变化不大,当掺量达到0.35%时,内摩擦角φ有突然且较为显著的增大。SEM结果表明:掺量为0.25%时,纤维在土体中的离散程度最高,纤维与土体间的作用方式主要为握裹作用和纤维网作用;剪切过程中,纤维在土体中易发生滑移和磨损,其中玄武岩纤维的磨损不同于其它纤维,主要表现为端部的磨损,表面仍较为平整。
摘要:
为模拟波浪水流沿袋间接缝对侧壁损伤管袋坝的冲刷过程,自行设计了一套试验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模拟管袋的砂箱、接缝管路、波浪水流发生器及信息采集设备;针对该装置提出了相关试验方法,包括试验材料和试验环节;最后,对该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证明该装置及方法可以完成不同条件的波浪水流沿袋间接缝对侧壁损伤管袋坝冲刷过程的模拟。
摘要:
湖泊富营养化与内源释放有密切的关系,降低湖泊因水动力作用引起的底泥再悬浮可大幅度减少湖泊内源污染物的释放。使用数值方法模拟水流在遇到阻碍后的流速变化,分析比较了不同规格的土工格室对湖泊流速的降低情况。结果表明:水流经过土工格室后,湖底的流速有较大程度下降;土工格室上方区域流速随格室高度增加而加快,土工格室后方底层区域流速大小随着土工格室高度的增高而降低,土工格室能将其后方大部分区域内的流速降低到“个别动”起动流速以下;增加土工格室长度对流速影响幅度有限。
摘要:
由于膨胀土具有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点,因此膨胀土边坡一般具有缓慢滑动的特性。即使边坡趋于稳定状体,一旦受外界影响,含水量变化产生的收缩裂缝也将引起滑动加剧发展,对桥桩基础产生较大的下滑力,导致桥体出现结构性破坏,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针对膨胀土滑坡的治理,除了布置合理的抗滑结构,采取有效的排水防渗措施尽量减少岸坡土体的湿度变化同样重要。通过某大桥工程实例,研究了膨胀土边坡导致大桥破坏的原因,并通过多种方案的对比,给出了抗滑桩结合复合土工膜隔离保湿应对膨胀土滑坡的治理思路及方法,解决了新桥的安全隐患,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对类似工程的防治对策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