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
  • 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
丰土根, 刘汉龙, 高玉峰, 费康. 砂土多机构边界面塑性模型初探[J]. 岩土工程学报, 2002, 24(3): 382-385.
引用本文: 丰土根, 刘汉龙, 高玉峰, 费康. 砂土多机构边界面塑性模型初探[J]. 岩土工程学报, 2002, 24(3): 382-385.

砂土多机构边界面塑性模型初探

  • 摘要: 1 前  言 地震期间由于孔隙水压力升高而导致饱和砂土地基和土工构造物的破坏 ,其机理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由于饱和砂土强度降低而引起的完全流动破坏 ,主要表现形式有喷水冒砂、地下轻型结构上浮、地基失效、侧向扩展和流滑等 ;另一种机理称为循环活动性 (cyclicmobility,G .Castro ,1975 ) 1 ,即在初始液化之后产生有限的大变形 ,为区别紧砂的“循环活动性” ,在松砂中 ,这种循环活动性就是液化。大量的试验资料表明 ,饱和无黏性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性状极其复杂 ,因此在工程实际应用中 ,一个简单实用的能够描述和反应土体液化、裂缝、剪胀和大变形的动本构模型是必要的。该

     

/

返回文章
返回